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V1试样稀释液总体积,mL。具体操作见本节苯甲酸的测定。
⑤苯甲酸标准贮备溶液:准确称取0.1000g苯甲酸,加5mL碳酸氢钠溶液(20g/L),加热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作为储备溶液,此溶液每毫升含苯甲酸1mg。二、山梨酸(钾)的测定山梨酸俗名花楸酸,化学名称为2,4-己二烯酸。(2)高效液相色谱参考条件①柱:WG-C184.6mm250mm,10m不锈钢柱。m1测定用样品溶液中苯甲酸的含量,mg。1、测定原理提取稃品中山梨酸及其盐类,经硫酸-重铬酸钾氧化成丙二醛,再与硫代巴比妥酸形成红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丙二醛含量成正比,可于530nto处比色定量。
3、结果计算式中:X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g/kg。但对厌氧的芽孢杆菌、乳酸菌无效。此次不同样品中的调查结果,无论是用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样品中的铝含量进行卫生学评价还是使用PTWI,都表明目前市面上的食品中铝含量偏高,特别是淀粉制品
此外,植物物种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和数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太阳辐射、温度、降水、海拔、土壤、收集时间等,从而导致即便植物物种相同但其精油的化学成分却有很大的差异。当前,植物精油对哮喘防治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并成为哮喘防治的潜在补充策略。如同为L.alnifolia精油,有的产地主要成分为-石竹烯(37.4%)和香芹酚(27.3%):有的产地主要成分为柠檬烯(47.2%)和胡椒烯酮氧化物(44.6%)。近年来具有抗哮喘活性的植物精油见表1。
但植物精油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属于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属于环境污染的来源之一和过敏原,从而引起过敏反应对哮喘患者症状控制不利。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草药》2021年2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植物精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大多数为单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烃、氧化单萜、倍半萜碳氢化合物、氧化倍半萜。目前吸入激素治疗作为持续性哮喘的主流治疗方法,但对于哮喘的控制仍不理想。1 植物精油抗哮喘作用的主要成分植物精油是从芳香植物花、叶、茎枝、种子、果实、根或树皮中提取的含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具有挥发性的混合物。全球哮喘病防治创议显示哮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目前吸入激素治疗作为持续性哮喘的主流治疗方法,但调查显示全球对于哮喘的控制仍不理想,因此仍然需要开发新的药物或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植物精油可以通过减轻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顺应性、抑制气道重塑、消除过敏原和增加机体对过敏原的耐受性等方面控制哮喘症状。本文总结了植物精油抗支气管哮喘作用的相关研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建议。综述了植物精油的抗哮喘作用及其安全性。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常伴有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而西藏长叶松Pinus roxburghii Sarg.精油中倍半萜碳氢化合物占主要地位,占37.13%,单萜、含氧单萜、含氧倍半萜分别占总油成分的7.75%、6.24%、19.79%。
植物精油虽然组成成分复杂,但一般数种化合物占较大比例,使不同的精油具有相对固定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显示Lippia alnifolia Mart.Schauer精油中单萜类化合物占70.9%。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相关链接:哮喘,细胞,碳氢化合物,柠檬烯。研究发现植物精油及其含有的萜烯类成分,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气道炎症,在哮喘患者服用后,减少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茶碱类的临床使用量,从而预防哮喘发生。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球患病率为1%~18%,约3亿人患有哮喘,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单萜碳氢化合物占7.1%,氧化单萜化合物占63.8%,倍半萜碳氢化合物占26.4%,氧化倍半萜化合物占1.0%,总计占精油含量的98.4%
红薯淀粉制品与马铃薯淀粉制品铝平均含量分别为限值的1.18倍、4.17倍,中位值与平均值比较表明红薯淀粉制品铝含量个体差异较大,马铃薯淀粉制品的个体差异较小,铝污染最为严重。3.2同一类型样品中不同原料或不同制作工艺样品铝含量比较3.2.1不同原料淀粉制品中铝含量此次采集的淀粉制品中,按照制作原料不同对样品进行分类,见表2。
2.3方法2.3.1检测方法按照GB5009.18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铝的测定》第二法,使用微波消解仪对样品进行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此次464份样品中的铝含量进行测定。根据表2的结果,此次采集的94份淀粉制品的铝污染程度,马铃薯淀粉制品红薯淀粉制品绿豆淀粉制品。
样品总超标率为6.2%,28个不合格样品中以淀粉制品最多,达到了17个,占此类型样品总数的18.1%。由3种不同工艺豆制品铝含量均值可知,豆制品中铝含量较淀粉制品低,污染较小。
这5种类型食品中铝的检出率均达到了90%以上,其中,豆制品的铝虽然全部有检出,但未发现有超标现象。霍玉发等对吉林四市的面制品、淀粉制品等类型样品中的铝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铝在这些样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油条样品中铝的超标率达到了66%。3.2.3面粉及面制品中铝含量(1)面粉中铝含量此次采集了12个面粉样品测试其中的铝含量,测试结果分别为8.26、4.41、5.82、8.03、6.07、2.48、8.33、3.70、5.15、3.28、6.14mg/kg,平均含量为5.47mg/kg,此测试结果表明,作为面制品原料的面粉,铝元素含量较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相关链接:电感耦合,铝,明矾。
测试结果均以干样品计。3.2.2不同工艺豆制品中铝含量按照制作工艺不同,将此次采集的豆制品分为豆腐、腐竹和调味豆制品。
2.3.4风险评估方法2007年,JECFA通过第67次会议发表的报告将食品中铝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tolerableweeklyintake,PTWI)修改为1mg/(kgbw)。就铝含量范围而言,红薯淀粉制品最高,达到了2251mg/kg,也是此次采集样品铝含量最高的样品,绿豆淀粉制品铝含量在方法定量限上下,其平均含量表明该类样品中铝风险较低。
2.3.3数据处理方法使用WPS表格2016对测定数据进行基本处理,对样品中的铝含量范围、平均含量、中位值、超标份数与超标率等进行统计。近年来的许多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食物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铝污染。
2材料与方法2.1样品与试剂2018年11月份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早点摊位、餐馆等进行随机购买采样,共采集样品464份,包括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等)94份、豆制品(豆腐、腐竹等)66份、面粉12份、糕点(面包、蛋糕等)113份、一般面制品(馒头、生鲜面条等)137份、油炸面制品(油条、菜角等)42份。以大米、蕨根为原料制作的淀粉制品因数量太少(各1份)且铝含量均在限值范围内,在这里不做分析。本研究针对此情况,开展不同类型食品中铝的残留量的调查工作,为该地区铝残留暴露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保鲜与加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由表3的统计结果可知,此次采集的豆制品铝检出率为100%,但未出现不合格样品,豆腐样品铝含量达到了最高,98.7mg/kg,铝含量个体差异较大。2.2设备CEM-MARS6微波消解仪。
NexION350X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马铃薯淀粉制品的检出率达到了100%,超标率达到了77.8%,两项均为3种制品中最高,表明此类淀粉制品,存在严重的铝暴露风险,而绿豆淀粉制品的铝检出率与超标率为三者中最低。
按照成年人的平均体重约60kg计算,则铝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acceptabledailyintake,ADI)为8.57mg,按照其每天摄入淀粉制品、豆制品、糕点、油炸面制品各50g、面制品100g来计算铝的每日摄入量,并用每日摄入量与可耐受摄入量相比来计算不同类型食品铝的安全边界比值(marginsofsafety,MOS),MOS1,铝的摄入量超过了可以接受的限度,暴露风险高,MOS1,铝的摄入量在可接受范围内。198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JointFAO/WHOExpertCommitteeonFoodAdditives,JECFA)正式将铝作为食品污染物进行管理控制,而食品中铝主要来源于食品添加剂,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含铝添加剂钾明矾、铵明矾在豆类制品、油炸面制品、焙烤食品等不同类型食品中的最大用量为100mg/kg,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问题的复函增加的公告中,在《关于批准-半乳糖苷酶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等的公告》中增加了粉丝、粉条中允许含铝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为200mg/kg。